您好,欢迎来到福奇养生网。
搜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

【汤医科普】小寒养生保健

2022-06-15 来源:福奇养生网
摘要
小寒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。小寒名字的由来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解释:“十二月节,月初寒尚小,故云,月半则大矣。”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,在北方地区,小寒节气普遍比大寒节气更冷,故在北方有“小寒胜大寒”一说。小寒时节,在“二九”到“三九”的时段,北方地区土壤冻结,河流冰封,民间谚语“小寒时处二三九,天寒地冻冷到抖”,足以说明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。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:“一候雁北乡,二候鹊始巢,三候雉始鸲”。古人认为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,此时阳气已动,所以大雁开始向北方迁移;此时北方

小寒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。小寒名字的由来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解释:“十二月节,月初寒尚小,故云,月半则大矣。”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,在北方地区,小寒节气普遍比大寒节气更冷,故在北方有“小寒胜大寒”一说。小寒时节,在“二九”到“三九”的时段,北方地区土壤冻结,河流冰封,民间谚语“小寒时处二三九,天寒地冻冷到抖”,足以说明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。

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:“一候雁北乡,二候鹊始巢,三候雉始鸲”。古人认为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,此时阳气已动,所以大雁开始向北方迁移;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喜鹊,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;第三候“雉鸲”的“鸲”是鸣叫的意思,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知阳气的生长而鸣叫。这点在唐代元禛的《小寒》诗句中亦有体现:“小寒连大吕,欢鹊垒新巢。拾食寻河曲,衔紫绕树稍。霜鹰近北首,雊雉隐丛茅。莫怪严凝切,春冬正月交。”

小寒寒冷,故养生需注意“护阳”。“护阳”体现在三方面:

保暖

保暖尤其应注意保证头部、背部及脚部温暖。头为诸阳之会,人体所有阳经都上达头部,又云,“高巅之上,唯风可到”,故应戴好帽子,保证头部微暖,避免风邪入侵。背部有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,为阳中之阳,易受寒邪入侵,损耗阳气,故应注重背部保暖。“寒从脚起”,末梢血运较慢,脚部受凉易出现“抽筋”等情况,故应注意脚部保暖,亦可用温水泡脚,促进血液循环。

日晒

晒太阳是很好的生阳方法,可在无风的时候晒背部,以温阳散寒,驱走寒气,可配合散步等方式,亦可调养身心。

养精

适当的活动,有助于阳气升发。运动以太极拳、八段锦、快步走等为主,运动量以微微汗出、气喘即可,避免过劳。生活作息应规律,熬夜伤阴耗费精血,应避免熬夜。宜情绪平和,避免动怒。

小寒食补,应注意食温、食苦。此时不宜进食寒凉生冷之物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。温性食物可选择大枣、桂圆、山药、栗子等,有温补脾胃的作用;体质阳虚偏寒的人,可适当进补羊肉、核桃等食物,有温补肾阳的作用,经典的食谱当归生姜羊肉汤即是如此。小寒进补太过也容易上火,苦味食物可入心经而降泄心火,并可减少过亢的肾水,以助心阳,可选择苦瓜、陈皮、莲子心等。

小寒时节,可按摩三个穴位,以利于阳气通达全身。一为“神阙”,在肚脐中央,可用手掌顺时针慢慢搓热这个穴位。神阙为后天之气舍,肚脐温暖,则全身变暖。二为“命门”,在后正中线上,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,可用五指进行按摩,命门是元气的根本,有驱寒补肾的功效。三为“涌泉”,位于第二、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1/3处,可用指间关节按摩,亦可用手掌搓热。涌泉为肾经阳气升发之源,有助于阳气升发保暖。

中西医结合康复科

主治医师

孙妍

医学硕士,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,尤其擅长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。

出诊科室:中医内科门诊

出诊地点:汤山医馆一层

温馨提示

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,无需选择定点医院

北京小汤山医院

Top